第二百一十九章南鲁之争(上)(2 / 2)

之位已经斗的不可开交,原本相对和睦的士族官员分成了两派,互相攻旰,几乎势同水火。

而且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两宫并立,朝廷内外的官员,大多派遣子弟侍奉孙和或孙霸,为两宫营造声势。但是陆逊发现,鲁王孙霸的势力竟然隐隐已经超过太子孙和,另立储君的呼声竟然得到大多数朝中官员的响应。

作为东吴名臣和天下名将,陆逊深知储君之位的重要性,在太子孙和并没有多少过错的情况下,如果另立储君,将导致国家动荡。甚至会引来强敌曹魏的趁虚而入,有灭国的危险。

陆逊与大都督全琮交好,便请他入府商议。全琮是个比较矛盾的人,他是钱塘人,和皇族孙氏同乡,又是官宦之家出身,是典型的世家豪族子弟。

全琮年轻时父亲全柔还是会稽郡东部都尉,专事征讨山越。孙策攻略江东,全柔见孙策势大,便领兵归附孙策,被孙策表为丹阳都尉,仍然领兵对付山越。

当时丹阳兵也是天下雄兵之一,徐州刺史陶谦就是丹阳人,他征发了许多丹阳人入伍去了徐州,使得丹阳少有青壮,百姓生活比较困苦。

全琮一边跟随父亲征讨山越,一边赈济当地困苦的百姓,倾尽家财赈济灾民,贫富与共,于是远近显名。一时间拥有了仁义的名声,被孙策任命为奋威校尉。随后又因为募兵镇守牛渚有功,迁为偏将军。在与曹魏的历次战事中,全琮的战绩还是比较多的。

随着名将们的故去,他逐渐成为东吴中生代核心将领之一,进封钱唐侯,授九江太守。参加石亭之战,配合辅国将军陆逊,大败曹魏大司马曹休,迁东安郡守。在石亭之战中,与陆逊配合默契,两人由是结交。

但是这么多年的官场沉浮,全琮也渐渐有所改变。特别是芍陂之战,他自以为功劳很大,却得不到多少封赏,心态已经开始失衡。丞相顾雍的两个孙子顾谭顾承以及张昭之子张休都因芍陂之战封赏超过了他,于是全琮对这三人更是恨之入骨。

而且张休是现太子孙和的丈人,所以他其实对孙和也不太满意,况且自己儿子全寄与鲁王孙霸交好,孙霸时常过府看望自己,内心当中并非没有支持孙霸的想法。

不过作为父子两代都是江东重臣的他来说,维护东吴国祚几乎都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他全氏世代官宦,哪能不知道储位之争对国家是何其危险的大事,故此他并不敢轻易下注。而且皇帝孙权还在位,他要是摆明姿态,有可能会给全氏一族找来祸患。

可是丞相陆逊相召,全琮不得不往,只好硬着头皮来到丞相府。